2024年,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党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宣传工作稳中有进,全方位展示了学院发展成果,扩大了学院社会影响力。经推荐,评选出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年十大新闻”如下:
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外国语学院着力提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其中英语语言文学系教工党支部创新“1234”党建工作机制,坚持一体化建设,聚焦“一个中心”、细化“两种教育”、发挥“三个作用”、提升“四种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于2月22日获江西教育电视台报道。
二、助力外语专业内涵式转型升级
10月19日至21日,学院举办“外语+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修班暨东华理工大学外语教学创新开放课堂。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70余名外语教师参加了研修。充分发挥了学院英语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外语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此次研修班获江西教育电视台、文化教学与实践公众号等媒体报道。
三、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学院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讲述了学校故事,彰显了人才培养质量,全年共获国家、省级奖200余项。其中学生团队获“学研汇智杯”全国商务外语综合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生获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国家级奖项2项,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省级奖11项等。
四、教研成果再上新台阶
学院教师陆续在各类行业竞赛中斩获佳绩。其中,学院教师团队在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获特等奖;学院教师在2024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中获奖6项;在第十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二等奖1项等。科研方面,学院获批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项,省级课题2项,发表CSSCI论文3篇,认定专著或编著6部。
五、校地合作揭开新篇章
4月23日,广昌县文广新旅局负责人一行来校开展校地合作洽谈;7月13日,学院与广昌县文广新旅局合作共建的MTI翻译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广昌县罗家堡举行;9月9日,学院与广昌三中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并举行挂牌仪式。双方持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打造校地合作新亮点,共谱校地合作新篇章。
六、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持续推进
10月9日,学院红色走读学生团队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昌段)、红军广场等红色文化景区进行研学活动,用外语讲述红色文化故事,获广昌融媒官方视频号报道。11月3日,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前往广昌县雯峰书院,参与国学教育活动。同年,基于校地合作,组织来华留学生到广昌,开展广昌文化世界讲述,承担广昌宣介英文翻译,获得广昌县委县政府高度赞扬。
七、“产教融合”持续深化
6月15日,学院在深圳举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讨会,聚集深圳各届校友力量,共同推动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及课程体系建设。9月1日至3日,学院师生赴宁波开展教学实践实训活动,学生深入工厂产销一线参观走访,并和宁波校友开展面对面交流、就业意向面试等活动。
八、区域国别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
11月23日,学院举办“东亚南亚区域国别语言文化学术会议”,来自日、韩、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印度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机构高校知名专家100余人参会,为东亚与南亚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会议期间举行了东华理工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九、国际化办学水平有效提升
6月11日,学院举办了“跨越喜马拉雅文明对话”系列活动开幕式,尼泊尔教育界和社会界相关知名人士线上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有效推动学校与尼泊尔高校、教育机构在联合办学、师生交流、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深化孔子学院建设,对外展现学校形象。
十、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10月29日,学院和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建立“MTI翻译实践教学基地”,旨在将核军工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核地学科领域的翻译人才,形成服务行业、服务地方、服务校本特色的多元化格局,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国际知名”发展目标。(文/陈沁)
初审:陈沁
复审:艾国平
终审: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