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定位
在“新文科”与“人工智能”背景下,本专业紧密结合新时代日语人才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开设“日语+国际贸易”与“日语+福祉”方向,同时设置了“日语+人工智能”、“日语+区域国别研究”等多元化课程,旨在培养既精通日本语言文化,又能运用现代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人才。同时,培养熟悉东亚区域国别的社会文化,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人才。
2.办学历史
自2004年起,本专业开始三本招生,最初定位为“日语+国际贸易”方向,顺应中国对外贸易人才需求。2011年开始二本招生,在坚持“夯实日语语言文学知识,熟悉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以“2+2”及“3+1”模式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合作办学。2018年,专业结合社会需求,新增“日语+福祉”方向,培养既具日语能力又具备福祉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专业积极探索“日语+人工智能”、“日语+区域国别研究”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旨在培养能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语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传播中国文化的高端人才。
3.师资情况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2位高级职称、7位中级职称,1位外籍教师。课程建设方面,本专业拥有东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和《中国文化概况》日语版课程建设团队。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表现突出,获得多项省级与校级教学奖项,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3.专业特色
第一,国际交流与留学就业:本专业不仅培养精通日语并掌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通过“区域国别”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亚文化与社会、关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与日本高校的“2+2”和“3+1”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这一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赴日留学,还能在日本就业,全面满足学生的留学和国际职业发展的需求。
第二,多学科培养与中国文化传播:本专业秉持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深厚的区域国别知识,还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更加地道和精准的方式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将在跨学科领域中发挥优势,成为既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又能利用先进科技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4.专业优势
教师团队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留学经验,6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年轻有活力,善于结合最新的教学要求与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学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多个视听说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及日本文化体验空间,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
5.学生发展
本专业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在全国日语专业四级和日本语能力测试中的优异成绩。每届日语国际能力二级考试合格率超过9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十年来,学生在“笹川杯”、“中华杯”等全国性日语竞赛中屡获殊荣,展现出卓越的语言能力与学术潜力。
6.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语言能力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历届学生中,多人成功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明治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研究生升学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与此同时,毕业生大多进入外贸、翻译、教育等行业,展现出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展望未来,专业毕业生将在养老服务与福祉教育等领域展现较强竞争力;而“人工智能+日语”的跨学科培养,将使毕业生在外语技术公司、人工智能企业及跨国公司等行业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此外,专业的留学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职业发展空间,学生通过在文化传播机构、国际媒体和跨国企业中担任职位,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